
-- 培訓課程 --
學院充分發揮中國石油工業搖籃、“鐵人精神”誕生地、“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等豐富的地理歷史人文資源優勢,開發設置特色專題課程、開展體驗式黨性教育項目,構建立體化、個性化菜單式選學課程體系,將教育培訓融入故事、情景、行為之中,突出學員主體作用,讓學員深刻感悟“鐵人精神”的豐富內涵。
一、理論課
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主講人:李振佑 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摘 要: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且要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作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以利于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圍繞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 《鐵人精神的時代價值》
主講人:張偉 玉門市委黨校副校長、講師
摘 要:“鐵人”精神是“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愛國主義精神;“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是精神;“甘愿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埋頭苦干的無私奉獻精神?!拌F人”精神是一面時代旗幟,凝聚著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人本情感;“鐵人”精神是一種時代力量,凸顯了攻堅克難、艱苦創業的大無畏勇氣;“鐵人”精神是一種時代標志,彰顯了心系群眾、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它始終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指引,擦亮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等傳統文化優秀基因底色,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高度契合。
3. 《河西走廊地理歷史文化》
主講人:吳曉軍 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摘 要:河西走廊位于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交匯地帶,因其地處黃河以西、介于祁連山和北山山脈之間,形成一條地勢平緩、縱貫東西的狹長地帶,宛如天然走廊,故稱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因地形和地理位置而得名,因豐富和獨特的歷史文化而聞名。在多民族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多民族文化、長城文化、絲路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發展。
4. 《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筑牢河西生態安全屏障》
主講人:吳曉軍 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摘 要:“路雖彌,不行不至;事雖小,不做不成?!?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風光無限的河西走廊后,再次對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作出了重要指示。高質量發展,不僅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的持續保護工作也要跟上,這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環。要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尤其是黨員干部,要帶頭加入生態環境的治理中,要有擊退黃沙的勇氣與魄力,堅持綠色發展,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斗精神,激勵人們投身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斗。
5. 《弘揚“航天精神”》
主講人:候驥 原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展覽館館長
摘 要: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出“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動員令,寄語航天戰線和科技工作者“偉大事業都始于夢想”“偉大事業都基于創新”“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干”。一代代中國航天工作者以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進取意識,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牢記使命,不負重托,培育和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踐行航天精神,這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6.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主講人:王華 中核四O四有限公司(甘肅礦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黨校副校長
摘 要:研制“兩彈一星”是在我國物質技術基礎十分薄弱的條件下進行的,廣大研制工作者在“兩彈一星”事業的奮斗進程中,把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永久地鐫刻在中國大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它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活生生體現,“兩彈一星”的偉業,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華民族的榮耀與驕傲,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壯舉,象征了中華民族自力更生、在社會主義之下集中力量從事科學開發研究,并創造“科技奇跡”的態度與過程。
7. 《傳承弘揚紅西路軍革命精神》
主講人:胡濱江 北京西路軍工委會會長(西路軍后代)
摘 要: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同長征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盀橛袪奚鄩阎?,敢教日月換新天”,西路軍是一座豐碑,是一段傳奇,是黨史、新中國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我們更需要講好我們黨的故事、紅軍的故事、西路軍的故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發揚西路軍的奮斗精神,把西路軍壯懷激烈、英勇獻身、驚天動地的革命故事化作奮力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不竭動力,告慰先烈、昭示未來,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二、體驗課
1. 《鐵人的一生》
主講人:甘肅玉門鐵人干部學院全體教師
摘 要: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50年春通過考試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鉆井工人,先后任司鉆、隊長等職,1959年受邀去北京參加國慶觀禮,1960年率1205隊(原貝烏五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1961年逐步走上領導崗位,1964年被評選為中共九大代表,出席大會并做了發言,1966年被中組部任命為大慶石油會戰指揮部副指揮,1969年出席“九大”并當選為為中央委員,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醫治無效逝世,年僅47歲。在此期間,王進喜喊出“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等鏗鏘誓言,并用一生去踐行。
2. 《石油長城》
主講人:甘肅玉門鐵人干部學院全體教師
摘 要:人民防空是國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防軍事斗爭準備的重要方面,對保護國家石油資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谷諔馉幤陂g,日本侵略者對蘭州等許多城市實施狂轟濫炸,玉門以其石油資源的戰略位置,防空襲保安全成為支援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玉門防空由此萌芽。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面對美蘇帝國主義的戰爭威脅,為保障國家石油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玉門市全民動員,全面備戰,修筑起了面積10余萬平方米、長10余萬米縱橫東西、貫穿南北的油城地下人防工程。
3. 《重走鐵人路》
主講人:甘肅玉門鐵人干部學院全體教師
摘 要:通過聆聽對我國石油工業的奠基人、著名石油地質學家孫健初確定的第一口井即老一井、與玉門油田發展休戚相關的老君廟、石油工人窯洞、煉廠遺址等講解內容,見證中國現代石油事業的奠基歷程,充分感悟玉門石油人的艱苦奮斗史、華夏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品格。
三、現場教學課
1. 《奠基者的閃光足跡》
主講人:王曉英 甘肅玉門鐵人干部學院綜合管理部主任
摘 要:玉門是中國石油工業的發祥地、中國石油的搖籃,也是以孫健初、鄒明、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業開拓者們實業救國夢想開始的地方。動亂年代,兵燹匪劫,血雨腥風,找油是艱苦的,更是危險的。然而愛國的知識分子們,卻義無反顧以身報國,選擇了一條冒險者的路。在第一代石油人的鼓舞和感召下,建國后,一代又一代玉門人,扎根祁連、艱苦創業,接過了先輩們的接力棒,使我國的石油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徹底甩掉了中國貧油落后的帽子。
2. 《鐵人的廉潔家風》
主講人:劉欣 甘肅玉門鐵人干部學院教務科研部副主任
摘 要:王進喜之所以成為“鐵人”,有黨的培養,人民群眾的支持,毛澤東思想的哺育,艱苦的鉆井生產的磨煉和西北大漠、東北嚴寒砥礪。除過這種種因素,還有一個極好的家庭條件,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肮业臇|西一分也不沾,公家的便宜一點也不準占”這是王進喜定下的家規,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言傳身教,身行一例,勝似千言,鐵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清正廉潔”四個大字莊嚴的“橫懸”于每位家人的心上。良好家風是王家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他的家庭成員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石,正是靠著這樣的家風,靠著那種勁頭,靠著那種品格才造就了我們永久的財富——鐵人精神。
3. 《堅守》
主講人:白建雄 甘肅玉門鐵人干部學院教師
摘 要:603崗位是石油工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和過硬樣板,是玉門油田三大四出、無私奉獻的縮影,是玉門石油人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代表。崗位創建于1962年3月,因603井而得名。歷經54年的風雨歷程,幾代603人一以貫之苦干實干、自覺從嚴,形成了以“五件傳家寶”創業、靠“七字井法”、“四堅持五過硬”起家的崗位建設傳統,鑄就了永不褪色的603精神。
4. 《莫高精神》
主講人:亢春梅 敦煌市圖書館副館長
摘 要:70多年來,一代代莫高窟守護人幾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崗位上埋頭苦干,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皳褚皇?、終一生?!?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這樣勉勵敦煌文化的科研工作者,這句話也是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人”的真實寫照。莫高窟的守護者長期堅守大漠,經受了天寒地凍、寒風凌冽的艱苦生活環境,經歷了物資貧乏、交通閉塞的歲月,將青春年華獻給莫高窟,在艱難條件中追尋理想,形成了堅守初心、不畏艱難的高貴品格。莫高精神,就是莫高石窟守護者們的精神豐碑,是一代代石窟守護者們用理想、信念、青春和汗水澆灌出的精神綠洲。
5. 《永恒的軍魂》
主講人:宋利安 瓜州縣紅西路軍安西戰役紀念館館長
摘 要: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的歷史,是一部悲壯的、不朽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革命先烈所表現出的對革命理想和革命事業無比忠貞,堅定不移的信念,已成為激勵和鼓舞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巨大精神力量。通過講述紅西路軍祁連山爬冰臥雪、凍餓磨難,強攻安西城,以及穿越風沙戈壁挺進新疆的戰斗歷程,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對西路軍先烈的無限哀思,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真切體會到英烈們“不怕犧牲、忠誠使命、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也深刻地認識到革命勝利和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6. 《胡楊精神》
主講人:楊斌 金塔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摘 要:通過梳理酒泉金塔人民通過種植胡楊、防風固沙,將荒漠戈壁逐步變為綠洲,再將綠洲一步步變為“聚寶盆”的艱辛實踐過程,總結歸納出了具有濃郁地域特色、象征金塔人民精神品質的“胡楊精神”的豐富內涵,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闡釋了“胡楊精神”的時代價值。
7. 《一座歷史古城的輝煌——“戈壁明珠”嘉峪關》
主講人:李霞 嘉峪關市委黨校
摘 要:甘肅的文化,不僅有莫高窟閃耀了千年的壁畫和雕像,更有“天下第一雄關”的橫絕大漠、連陲鎖鑰。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嘉峪關關城說道:“長城凝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長城文化價值發掘和文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弘揚民族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磅礴力量?!蓖诰蜷L城作為人類文明標志、世界文化遺產所體現的精神力量,這包含著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精神,文明互鑒、包容開放的時代精神,融匯成不畏犧牲、勇于斗爭的民族血脈,為中華民族構建文化自信、守望和平的精神家園。
四、訪談課
1. 《共話鐵人廉潔齊家好作風》
主講人:王生榮 玉門市赤金鎮鐵人村黨支部書記
楊 姝 甘肅玉門鐵人干部學院教師
摘 要:鐵人家是個大家庭,全家10口人,全靠王進喜一個人的工資養活,他常說:“工作上要高標準,生活上要低水平”、“公家的東西一分也不沾,公家的便宜一點也不準占”。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我們面臨的誘惑和挑戰越來越多,我們更應該像一代偉人學習,堅守職責,始終守好家門、樹好家德、管好家人、正好家風,讓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就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正能量,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動力。
2. 《我的父親顧天祥》
主講人:顧紅艷 玉門市柳河鎮紅旗村黨支部書記
劉思雨 玉門市柳河鎮政府干部
摘 要:全國勞動模范顧天祥數十年如一日的封沙治林,將當年號稱風沙口的不毛之地,改造成了今天所看到的紅田園。1972 年,34歲的顧天祥挑起了治理紅旗林場的重擔,開始了漫長的治沙歷程。期間,他充分發揮勞動人民的英雄本色,不畏艱險、吃苦耐勞,克服重重困難,將昔日黃沙漫卷、人貧地瘠的戈壁發展成擁有防風固沙林木1000畝、45萬株,果園1168畝,林木覆蓋率80%以上,耕地總面積2160畝的林果基地。戈壁29個春秋,他以堅定的信念和勤勞的雙手持續播綠植樹,帶領群眾治窮致富,使昔日黃沙肆虐的戈壁灘變成了如今林茂糧豐、瓜果飄香的新綠洲。
五、拓展體驗課程
1. 《鉆機整拖搬家》
主講人:獵人生存學校
摘 要:參訓學員將井架平臺從一側通過人力整體搬拖到另一側,再從另一側搬拖到原位,并卸下鉆機,齊心協力將鉆機配件搬運到原擺放位置。通過“鉆機整體搬家”體驗課程,感悟王進喜帶領工人在生產和工作缺乏常規保證的條件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用非常規的辦法艱苦創業,把一個耗時費力的行為變成一種精神,這是鐵人精神科學創新實質內涵的最初萌芽!改革創新是時代的最強音,是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靈魂,是我們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乜粗袊伯a黨人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無不展現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正是因為這種首創精神中國共產黨人創造了90多年的輝煌業績,也必將以這種精神,團結帶領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再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輝煌!
2. 《盆端桶提保開鉆》
主講人:獵人生存學校
摘 要:參訓學員從預先設定的蓄水池內用盆、桶等簡易工具將水運送到儲水罐,最先運送水量到達指定水量位置,形成井噴條件者勝出。學員通過親身加入轟轟烈烈的破冰取水戰役,對照鐵人進行反思,如何將個人命運與黨和人民的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將本職工作、部門工作放在改革發展的大局下來謀劃和推進,通過感悟鐵人為油拼命,拼搏奮斗的精神內涵,激發廣大黨員干部以敢于攻堅的姿態應對挑戰,以只爭朝夕的干勁履職擔當。
3. 《人拉肩扛卸鉆機》
主講人:獵人生存學校
摘 要:參訓學人員將鉆機配件由車廂內搬運到井架平臺上分類擺放整齊,并按照組裝步驟及要求進行模擬安裝。在“人拉肩扛運鉆機”中,體驗鐵人艱苦奮斗的一生,感悟中華民族從危難走向勝利、從貧油走向自給的過程,激勵學員踐行使命擔當、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共患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秉承鐵人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力譜寫新時代的壯麗篇章。
4. 《我為祖國找石油》
主講人:甘肅玉門鐵人干部學院全體教師
摘 要:從六十年代起,玉門油田擔負起了新中國石油工業“三大四出”的歷史重任,先后會戰大慶,南下四川,跑步上長慶,二進柴達木,三戰吐魯番,僅千人以上的大調出就有近20次,被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疤K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庇耖T作為新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20世紀幾乎中國所有興起的石油城市都與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十數萬玉門兒女陸續走向全國,把先進的管理經驗、工藝技術、優良作風和玉門精神帶到了新的石油企業,形成“慷慨無私支援別人,歷盡艱辛發展自己”的玉門風格,譜寫了一曲曲“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壯麗凱歌。
5. 《重走西路軍之路》
主講人:甘肅玉門鐵人干部學院全體教師
摘 要:西路軍在瓜州境內艱苦征戰,留下了諸多紅色印記。為了更好地傳承革命傳統,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瓜州縣相關部門經過長時間的認真考證和大規??辈?,探明并確定了紅西路軍在瓜州(安西)境內的西征路線。80年歲月彈指一揮間。沿著西路軍的歷史足跡,重走紅軍西征路,近距離感受永遠的軍魂和永遠的戰士;表達今人的紀念和永遠的緬懷;激發今人的感恩之情和奮斗精神,激發今人熱愛祖國、愛我家園、珍惜生活、努力工作的革命情懷;發揚西路軍傳統,堅定理想和信念,艱苦奮斗、勇于拼搏、強身健體,為美好幸福的未來努力前行,成為這次紅色之旅唱響的主題。